环球热文:国家林草局: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国家林草局: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启动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一批法律制修订工作相继完成。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走遍祖国南北,这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存现状如何?
祖国西北边陲 藏羚羊正在迁徙
一年一度的"高原精灵"藏羚羊迁徙产仔季已开启。据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监测,4月26日12时35分,首批26只藏羚羊从109国道3001公里处向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方向迁徙。截至5月8日,此次迁徙的藏羚羊已超过270只。
2020年7月,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藏羚羊(央广网发 张龙 摄)
青海省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一级警司普措才仁介绍,藏羚羊生性胆小,迁徙中对周围人类活动和天敌极为敏感,工作人员采取短暂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为藏羚羊迁徙产仔保驾护航。今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发挥了作用,实时获取五道梁五北大桥和索南达杰保护站周边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繁衍活动和迁徙动向,为野生动物救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普措才仁说:"数藏羚羊过马路的时候,以前基本上都是人来数,可能有误差,而且晚上队员们看不见。现在有监控就行了,具体迁徙了几只都能看得清,基本上没有误差,来回可以倒着看。还可以发现一些情况,比如无人机特别多,藏羚羊迁徙中这个声音带来的噪音非常大,我们制止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噪音,让它们顺利通过。"
小象长胖了、象群分家了
还记得那群北上南归、全球瞩目的亚洲象吗?最近,它们又成了关注焦点。在南归之后,"短鼻家族"野象健康状况良好,小象明显长胖了,象群吸收了新成员,然后一分为二,分成两群在不同区域活动。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介绍,"短鼻家族"已扩大到20头,其中13头活动在普文片区,7头与"然然家族"23头野象一起活动在大渡岗片区。"2022年6月,我们就发现"短鼻家族"一分为二,分成两群在不同区域活动。一个家族通常有8-15头野象,由最年长的雌象担任家族的首领,引导象群迁移、觅食和休憩。当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规模,血缘关系较近的姊妹或母女会带着自己的子女成立新的家族,寻找新的栖息区域,所以象群会有分家的现象。"
"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的野象(央广网发 胡超 摄)
陈飞介绍,在亚洲象分布区,我国已成立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098平方公里,持续加强栖息地保护,提升栖息地质量。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将围绕亚洲象和热带雨林保护目标,规划亚洲象栖息空间,促进亚洲象分布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象各得其所、和谐共生。
陈飞说:"云南还建立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在亚洲象野外营救和遗弃小象护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立了亚洲象保护专家委员会,统筹开展亚洲象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种群结构与遗传特性、人象冲突机制、环境地承载量、栖息地修复与食源地改造等系统研究。在新建基础设施中充分考虑亚洲象迁移廊道,避免其种群交流不畅。中国、老挝边境地方政府建立了亚洲象跨境保护机制,开展跨境保护合作。"
黄海之滨 丹顶鹤翩翩起舞
长江之畔 江豚与野外种群合群
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给刚出生不久的小丹顶鹤喂食。近年来,保护区创新性地开展丹顶鹤人工繁育、野化训练研究等工作,人工繁殖数量连续5年增长。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陈志洲介绍,基于近自然的解决方案,保护区累计实施湿地修复、退渔还湿39万亩,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陈志洲说:"在2022年的综合科学考察中,区内新增物种超百种。目前我们保护区累计记录到的鸟类达到4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7种,二级保护鸟类74种,有17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
"微笑天使"回到母亲河怀抱
1个月前,4头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放归。这是中国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也是人类首次实现迁地保护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的野化放归。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陶乐介绍,通过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监测,目前已有2头放归江豚与江豚野外种群共同嬉戏,融入自然环境;保护区内迁地保护的江豚数量,最多的时候有120多头。
陶乐说:"从2015年开始,我们向其他各个省份的保护区输送了51头江豚,现在还剩70余头,估计5-8年的时间又可能繁殖成一个100多头的群体。我们利用江豚智能监测平台,对迁地保护水域的江豚进行监测,还会分布十几个人工监测点,在同一时间段,去监测在监测区域的江豚活动情况和种群数量。"
浙江省首次发现"植物界的金丝猴"
近日,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野生植物调查队员发现一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安吉县林业局自然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何莹介绍,大黄花虾脊兰是兰科常绿草本,因对生态环境和土壤要求苛刻,野生资源分布极少,被誉为"植物界的金丝猴"。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大黄花虾脊兰野生种群,也是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笔保护植物新记录。
大黄花虾脊兰
何莹介绍:"大黄花虾脊兰这个物种需要一些真菌、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长出来。它种子自然结实率也比较低,萌发率也比较低,使得这样一个物种不是很广泛存在。它分布的点非常零散,每一个点里面的植株也不多。它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保护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也是我国亟待保护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处处长李林海介绍,我国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李林海说:"特别是我国启动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设立了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域面积10.3%,将实现保护规模世界最大,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了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制修订工作相继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发布,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李林海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分别达到75%、80%。
李林海介绍:"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按照《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总体目标,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重要栖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持稳定。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