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时:广西歌海连东盟 这边唱来那边和|海外6家孔子学院师生欢庆“壮族三月三”
新闻眼春回大地,八桂歌如潮。以歌会友、以歌待客、以歌传情,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习俗相近、人文相通。在广西欢庆“壮族三月三”之际,东盟多个国家也迎来各自重要的节日庆典。“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广西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在“壮族三月三”这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里,广西日报邀请东盟6家孔子学院的师生,共同分享“潮起三月三,春从广西来”的节日盛宴,在充满中华文化韵味的节庆氛围里,增进彼此了解,促进民心相通,助力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东盟国家小伙伴齐唱《尼的呀》。
(资料图)
2023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欢歌如潮。记者 徐天保 摄
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山歌好比春江水 同唱共庆情谊深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柬埔寨学生感受广西民族传统节日的氛围,4月17日至19日,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3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分玩转民族趣味游戏、山歌壮舞贺佳节两大板块,欢度“壮族三月三”。
背篓接绣球、三人板鞋竞技、竹竿舞、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因其趣味性和观赏性深受民众喜爱。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老师组织柬埔寨学生体验三人板鞋竞技、竹竿舞和投壶,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
板鞋竞技趣味横生,在场的观众被参与者的各种表现逗笑,有的从落后到最终超越赢得了阵阵掌声,有的边走边摔让人忍俊不禁,精彩瞬间尽显民族趣味运动的独有风采。欢快的竹竿舞引来众多学生跃跃欲试,伴随着清脆的敲打声,竹竿时而开、时而收,学生们在竹竿有节奏的分合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步伐轻盈,动作优美。
柬埔寨学生跳竹竿舞。
活动现场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师生们在游戏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师生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在欢乐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嘹亮的山歌、风情浓郁的壮族舞蹈,同样吸引柬埔寨学生热情参与。孔院的柬埔寨姑娘穿上壮族服装,裙袂飞扬,腰间银饰叮当作响;转身、回眸,举手投足尽显风情。她们跟随欢快的旋律,踏着《山歌好比春江水》《弥渡山歌》的节拍,翩翩起舞。灵动的舞姿,迷人的微笑,展现了她们的自信大方。由孔院教学点少儿班学生带来的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旋律明快活泼,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悦耳动听的童声,演绎了赶圩满载归来的喜悦之情。
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中文专业学生狄志强参加活动后兴奋地说:“孔院举办庆祝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好玩、有趣,我很喜欢。通过活动我了解了广西的民族文化,很有魅力,对学好中文很有帮助。”
狄志强谈道,柬埔寨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有泼水、唱歌、跳舞等节日庆祝方式。“希望柬中两国扩大人文交流,开展柬中民歌对唱大赛、民族服饰展览等活动,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狄志强说。
山歌好比春江水,同唱共庆情谊深。孔院师生们沉浸在欢乐中,节日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
印度尼西亚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精美绣球传心意 沉浸体验欢乐多
4月15日,印度尼西亚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组织学员开展“手制彩绣球,共庆三月三”文化活动,来自印尼西加省中文俱乐部及丹戎布拉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们兴致高涨地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开展手工制作绣球比赛,学生4人一组于30分钟内一起合作完成卡纸手工绣球制作。五颜六色的彩纸上,画出固定的形状,裁剪折叠粘贴,来来回回,红线穿中间,美丽的手工绣球就制作完成。学生们大多是第一次制作绣球,很是认真。
印尼学生展示绣球。
比赛过程中,学生们对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要抛绣球?”“绣球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绣球是定情信物吗?”……面对提问,中方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绣球的“前世今生”:绣球是广西壮家人的吉祥物,是中国民间极具特色的工艺品之一。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如今,绣球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使者”,寓意美好与祝福。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颁奖环节,获得“最佳速度奖”的学生们说,他们在活动中既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加深了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受益良多。活动背景音乐播放的是广西“壮族三月三”主题曲《尼的呀》,不少学生还跟着音乐节拍轻声哼唱。
“收到学生们对家乡广西的美好祝福,让身在异乡的我仿佛回到了家乡。”孔院老师朱彩萍是广西人,受现场活动热烈气氛的感染,她不禁回忆起往年“壮族三月三”与家人朋友欢庆佳节的快乐时光。
孔院老师戴一绚也想起了她的广西求学生涯。她说:“从学生们真诚的笑容和投入的状态可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广西民族文化以及‘壮族三月三’佳节。‘壮族三月三’会成为大家印象深刻的广西民族传统节日。”
近年来,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在中方合作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以及印尼丹戎布拉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克服疫情影响,沉着应对挑战,创新融合发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中文教学与特色文化活动,为印尼民众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文化工作坊是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载体之一,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中国剪纸、舞蹈、绘画、折纸、书法、舞狮等体验活动,增进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桂说:“我们借助以实践为主的工作坊活动,帮助中文爱好者和印尼当地民众通过动手实践,在‘做和练’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高歌一曲《尼的呀》 美好祝福送广西
“尼的呀,尼的呀,美丽的广西谁能不爱它……”4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师侯晓娟的带领下,和着《尼的呀》的节拍,22名印度尼西亚的老师和学生在孔院学校教学点载歌载舞,他们的歌声和舞蹈让学校师生感受到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祥和欢乐。
侯晓娟是印尼华人。在接到录制任务后,她马上查阅歌名《尼的呀》,知晓“尼的呀”在广西壮语里是“好的呀”的意思,结合整首歌曲可以理解为“广西好广西美”。借此机会,她还了解了壮族的饮食、服饰、节日等民俗文化,在带领学生背诵歌词时,“沉浸式”地感受歌中所描述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节日氛围。
印尼师生们在排练过程中克服多重困难,仅用了一天时间,就以最好的状态完成视频录制,歌声传到中国广西,送上了印尼民众的美好祝福。
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在汉语教学的主场地,孔院精心安排“文化大餐”,设置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去年在6个教学点安排了中国书法、水墨画、剪纸、茶艺、编织等课程,让印尼学生以“自己动手”的授课形式沉浸式接触中华文化,从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除了汉语课程外,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经常定期组织丰富多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汉语日、中文歌比赛、中印尼民歌合唱比赛、中国春节联欢活动、春夏冬令营等,获当地中文爱好者的好评。在孔院举办的多场活动中,印尼学生穿上汉服,演绎中国古代传说,朗诵中国古诗词,吟唱中国经典乐曲,表演中国武术,书写中国汉字……这些活动画面像一幅幅行走的“中国画卷”,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玛琅是印尼著名的教育城,孔院将在今年5月承办第22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比赛印尼东爪哇省分赛,届时选手们将在才艺表演上大显身手。
从去年开始,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开始探索通过融媒体平台推广汉语学习与中华文化。今年举办的中文日比赛和“最中国”系列主题讲座均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开播,在印尼传递了“和而不同”“和合之美”的优美旋律。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云端”同庆“三月三” 耳熟能详有共鸣
“我们在‘云端’和广西朋友一起过节。”4月21日,正值广西“壮族三月三”佳节,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公派老师郭婉莹与老挝当地学生通过网络,观看了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盛况。多姿多彩的活动、耳熟能详的山歌,让孔院师生们十分兴奋。虽然没能到现场参加庆祝活动,但通过互联网观赏了内容丰富的活动,郭婉莹和学生们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学生们更是期待能到广西欢庆“壮族三月三”。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当《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响起,很多孔院师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他们熟悉和热爱这些广西民歌。去年5月,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八届“唱中国歌·学中国话”中文歌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大家通过学唱《浪拉山情》《藤缠树》《弥渡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感受到了韵味十足的中华文化。
一直以来,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到老挝,讲好中国故事,向当地民众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去年11月,孔院参加老挝国立大学科技周活动时,汉语教师们布置了多个中华文化体验展区,包括中国茶艺体验区、中国传统服装体验区、中文知识问答展位、京剧脸谱画展位等,参观者接踵而至,大家尽情拍照、体验。笔力遒劲的书法、栩栩如生的剪纸、清新雅致的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脸谱向参观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老挝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经典文化,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推出了“中华经典诵读”系列节目,让大家一起学习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从去年11月至今,已推出20期节目,每期节目都有学生代表穿戴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带领大家吟诵《劝学》《关雎》《将进酒》《爱莲说》等中华经典篇目,学生们在不断地诵读中快速地提升汉语口语水平,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2010年3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促民心相通”的宗旨,积极开展汉语教学传播和中老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注入新力量。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泰美食妙搭配 共度佳节续友谊
“大风吹来唱一回,大雨飘来也不回,阿哥阿妹来相会,成双成对,心与心总相随……”4月21日,在泰国南部合艾市,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在孔院大厅和着山歌节拍跳起竹竿舞。他们穿戴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带上合艾儿童村的孩子们以及网络平台的线上观众,开展别样的“国际中文日”活动,体验广西“壮族三月三”风情。
泰国老师向学生介绍广西“壮族三月三”习俗。
活动除了妙趣横生的竹竿舞外,还有广西民族服饰走秀、制作糯米饭等。活动总策划、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唐智勇表示,中泰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国际中文日”临近泰国宋干节和广西“壮族三月三”,通过举办多姿多彩的“壮族三月三”节日体验活动,为儿童村的孩子们带去节日的快乐与温暖,也希望通过展示中泰相近的习俗让更多的泰国民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中泰一家亲”的友好情谊。
芒果糯米饭是泰国代表性甜点,受世界各地游客的欢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巧妙地将广西五色糯米饭与泰国芒果糯米饭相结合,适时介绍了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工序与寓意,儿童村的孩子们通过色、香、味的体验,品尝到中泰美食的绝妙搭配,从而对广西美食产生了兴趣,进而想了解更多的广西民族风情。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由广西师范大学与宋卡王子大学共建,建院16年来一直致力于向泰国民众展示中华文化与广西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从2022年7月至今,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已举办20场线下文化营,服务泰国南部各大中小学师生近千人,项目涵盖中国书法、戏曲、编织、服饰体验等9个项目。
唐智勇介绍,目前,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的泰国校友们作为优秀的中泰双语人才,为泰国中文教学及泰国各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宋卡王子大学和泰国南部的许多中文爱好者通过孔院了解八桂大地的美丽与广西人民的热情,希望将广西作为了解中国的第一站,为两国携手进步、续写友情添砖加瓦。孔院也将借由更多类似的中华文化活动,扎根泰国南部,搭建中泰民心相通的桥梁。
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中越民歌再相遇 声声传情共鸣多
4月21日,越南河内大学,许多身着汉服的越南青年兴高采烈地参加2023年国际中文日暨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本次文化体验活动恰逢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及独秀书房河内大学孔院店正式开放一周年,许多学生前往书房参加庆祝活动,阅读中文绘本,了解歌节习俗。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罗军向越南师生介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对歌习俗:“壮族三月三”是广西重要的传统节日,对歌是其中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罗军在现场即兴唱起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越南师生受动听旋律的感染,纷纷随着歌声打起节拍。
活动还邀请越南学生演唱越南官贺民歌,开展中越民歌对唱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据了解,广西民歌对唱和越南官贺民歌对唱有不少相似之处,美妙的歌声都表达了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举办这样的交流互动,两国青年更容易融入对方的文化氛围,在友好交往中巩固中越传统友谊。
今年的“国际中文日”暨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安排了丰富的节目,内容精彩、形式多样,展现了中越两国传统友谊和文化互鉴,生动诠释了“中文:增进文明对话”的主题。活动现场,学生们有的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书法和剪纸作品并进行展示,有的穿上汉服拍美照发到社交媒体平台,有的上台演唱中文歌曲,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越南教师写书法。
多年来,“中文日”已成为全球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每年的“中文日”前后,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
罗军说:“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民众互相支持、互利互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为两国教育、文化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据了解,目前越南有50多所高校开设中文系或中文专业,超过1.5万名高校学生学习中文。越来越多的越南年轻人选择留学中国。据悉,中国计划未来5年向越南提供不少于1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以及不少于10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帮助越南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国际中文教师,积极推动中越两国的教育合作。
报纸版面图。
(本版稿件由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黄静,通讯员易永忠、陈文强、罗明、尹若男采写;未署名图片由各孔院提供)
标签: